close


友人來訊問道:「最近好嗎?」我說:「在學習花更少的時間工作。」這可一點不是玩笑話,不論喜歡或厭惡,多數人每天的工作量已大到難以負荷的程度,自責自身效率不彰,羨慕他人游刃有餘的同時,因望塵莫及而產生更多的焦慮,讓自己在「效率陷阱」中,更加無法抽身。
此時喬許‧戴維斯博士這五個策略,便能有效提高我們每天至少2小時的高效率心智狀態,進而擺脫失控感,並在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現。

▶➤辨識每個決定點
無論是剛展開一天的工作,或剛做完一件事情,突然困惑接下來要做甚麼事情的時刻,便是「決定點」來臨的機會。在尚未有意識決定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之前,先別急著做下一件事,以「實踐意圖」(implementation intention)計畫特定行動,想好「如果......,就......」的實際行動方針,而不是屈服於大腦的慾望,想到什麼就去做,而耗費了精神狀態最好的時刻。

▶➤管理心智能量,善用好情緒與壞情緒
整日輕重緩急事務的戰役,都會耗損我們的心智能量,產生心智疲勞(mental fatigue),降低了我們展現最佳表現的能力,因此可以在早上「優先」完成當天最重要的工作,以避免腦力被無數個小決定消耗掉,例如看電視、報紙、智慧型手機,這些都是會導致心智疲倦的事情。並且區分當日代辦事項,是「重要決定」、「其他雜項」、「創意」等,可在昏昏欲睡的午後時光,執行「其他雜項」事務。若逢非常忙碌日子的前一晚,也可先做一些決定,隔天便無須動腦筋,小至穿什麼衣服、吃什麼早餐,都可以先安排。
但是我們也得學會「策略性的不稱職」(strategic incompetence),選擇完全不做某些代辦事項,選擇對某些事放手,畢竟我們要做的是善用心智能量,把少數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到優異,而不是企圖做完所有事,但每件事都平庸無奇。
有時當你變得疲憊不堪,需要補充心智能量,緩慢的幾次深呼吸,小睡十分鐘,設法讓自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開懷大笑,都是恢復元氣的好方法。

▶➤調整對抗分心的方法,學會放自己一馬
為什麼總是無法專心?(這也是我的困擾啊!)原來人類的大腦本來就是設定於快速在不同注意焦點間來回切換的,這是進化過程中為了留意潛在危險,避免遭受攻擊演化而出的生存能力,所以不要自責分心這件事,當你發現自己心思走岔路了,就做一些不會構成負擔,也不會持續很久的事情,例如簡單收拾一下桌子,看一下窗外景色等,讓自己飛走的思緒漫遊一會兒再回歸;但可千萬別做一些要大量使用工作記憶的事情,例如歸檔文件、看新聞、練習簡報等這類需要高度聚焦的事情。
平時也可透過「覺知注意」,練習覺察當下的想法,並且不加批判,刻意練習鬆開專注力以減輕壓力、調節情緒。反之若想提升專注力,靜坐冥想是很好的鍛鍊。

▶➤掌握運動和飲食的訣竅,妥善利用身心關連性
運動會改變我們的身體狀態,飲食亦然,而我們的身體狀態會影響心智狀態。適量的溫和運動,有助於減輕壓力與強化自制力,曼德拉或許深諳此理,在被囚禁期間,規律性的在狹小的牢獄中原地跑步、做伏地挺身等運動。我們在工作場所不若曼德拉被囚禁(或者很像?)精神不濟時亦可在樓梯間上上下下,爬樓十到二十分鐘,流點汗,不過度,可以提升心智敏捷度。
飲食部份,吃甚麼、怎麼吃,如何影響我們的表現,關於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糖類、咖啡因等的攝取注意事項,書中有詳盡的描述。
其實,我們可以管理自己的感覺,而不是讓自己只是在運動,或只是吞食物進身體裡,有意識的思考飲食及運動,也可以讓身體發揮出比想像中更強的能量。

▶➤打造對自己有益的工作環境
個性外向、短期記憶佳的人,比較耐得住噪音干擾,不過諸多研究結論還是顯示:安靜勝過嘈雜,所以關上門或帶上耳塞、抗噪耳機,不要聽音樂、關掉電視,或是早起一兩個小時,有效率地完成一些工作。
另外不同光線、雜物的囤積、長時間坐著,也會給專注力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,所以花點時間檢視工作環境,為自己創造高效2小時的空間。

是一本有趣實用的書籍,五種有效策略再次複習:
一、辨識每個決定點
二、管理心智能量
三、停止對抗分心
四、妥善利用身心關連性
五、打造對自己有益的工作環境

你可以開始實踐了!

書名: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:神經科學家教你5種有效策略,使心智有高效率表現,聰明完成當日關鍵工作
作者:喬許‧戴維斯博士
出版:大塊文化(2015/8/7)

arrow
arrow

    胡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